为什么要拍一部杨振宁的纪录片

  • 长城战略咨询
  • 2024-01-31


2024年1月24日,纪录片《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首映式在北京中关村举行。该纪录片由非盈利组织北京市海淀区智识前沿科技促进中心(《知识分子》《赛先生》运营方)出品,出品人是潘建伟、饶毅、施一公。两位导演中,史蒂夫·伯恩斯曾经两次获得艾美奖,张苡芊作为联合制作人的纪录电影《美国工厂》获得过奥斯卡奖。

纪录片全面还原了杨振宁科学追求和家国情怀,其中提到物理学家费曼·戴森的评价:杨振宁是继爱因斯坦、狄拉克之后20世纪物理学的卓越设计师(preeminent stylist)。

制作团队深入调研了香港中文大学杨振宁学术资料馆中22000余份珍贵史料,包括杨振宁自1944年起发表的文章、信札、手稿、著作及照片等,这些珍贵史料大部分从未公开过。制作团队还从瑞典和美国获得杨振宁1957年被授予诺贝尔奖的丰富画面,以及杨振宁的部分讲座视频、与费米等其他著名物理学家的通信等。

制作团队沿着杨振宁先生的足迹,在清华、普林斯顿、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等多地探访拍摄,并采访了多位熟悉杨振宁工作生活的科学家和亲朋好友、故交同事。

纪录片“讲述”了科学之美和艺术之美,以及对杨振宁产生过决定性影响的关键经历——杨振宁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除了本人天赋异禀,也源于他非典型的成长环境和罕见的教育背景。

清华大学给杨振宁先生准备过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充满科幻感的黑色立方体,四个侧面分别是他在场论、粒子物理、统计物理和凝聚态物理的物理学四大领域共13项重要贡献。其中,宇称不守恒与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是科学界公认的杨振宁最具突破性也最具代表性的成就。

而在杨振宁自己看来,“我想我的科学工作的成就帮助中国⼈的⾃信⼼增加了,这恐怕是我⼀生最重要的贡献。”

杨振宁的领袖才能不限于领导物理学研究机构,他还推动了中美两国的科技合作。杨振宁在2003年回到他度过童年时光的清华园,并于2015年放弃美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杨振宁曾形容自己的人生画了一个圆。这个圆形轨迹,始于近现代中国多舛的命运,始于他在中国的成长经历,跨越太平洋,跨越历史风云,在耄耋之年完美回归。

本文来源:“知识分子”公众号,2024-01-31,《我们为什么要拍一部杨振宁的纪录片》节选。

https://mp.weixin.qq.com/s/Lhm5hWC2ndBXSGUP5WOQuQ

相关文章:杨振宁:父亲与我

https://mp.weixin.qq.com/s/AJrsPxrV6AK90YLiXqvK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