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年曲折攻转报,轻装过福州!

  • 长城战略咨询
  • 2023-11-03

上世纪 60年代初,中国的电子计算机刚刚开始研发,主要用于科研单位。这时,计算机的稳定性比较差,能够连续运行几个小时、十多个小时就很不错了。不过这也不算是问题,哪怕是“两弹一星”工程的计算项目,机器连续运行几十个小时,也能做出来不少题目。196411月,哈军工的441-B晶体管计算机考核时一举达到连续运行268小时,开始大幅度提升计算机的稳定性。

多少年来,媒体介绍的都是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从每秒30次,到如今的万亿亿次,大家习以为常。却不知在计算机的连续运行时间上,走过一段曲折的路径,尤其是在电信领域更是艰辛备至。

即使质量达到哈军工的300-500小时的标准,也还只能算是初级水平。1979年,我维护的天津电子仪器厂(计算机厂)的DJS-130集成电路计算机机一年运行3000多小时,还要排除30个故障,平均100小时是该厂民用产品中的最好水平。那时的故障,多数是集成电路和其他器件的欠缺,少数是生产工艺问题。工厂销售科潘科长对使用不佳的客户说,你们到北京老徐那儿去看看。 

西安-电信第十研究所 

电信设备对质量要求极严格 

对电信业务来说,需要的是24小时的连续运行,天天不停机,指标起码也要500小时、1000小时。邮电科研部门却没有意识到电子器件和机电器件设备的本质不同,没有将稳定性放在科研的首位。

早在1964年,邮电部6401会战的项目电报交换机,由邮电研究院三室305组承担,室主任杨春祥,正副组长瞻台育生和过长春,组员30多人。项目取得四机部15所的支持,协助编制了程序框图,用管理系统调动应用软件。1967年,114转报机基本完成了程序功能,安装到北京电报大楼,可因硬件屡发故障、磁鼓存储失误,器件质量之难几乎不可逾越!随后设备拆除,随三室部分人员转送山西侯马电信7所,最后报废处置。

60年代,邮电研究院三室部分人员在北海公园。前排右二为组长瞻台育生,后排右四为主任工程师沈德圣。 

为器件质量奋斗多年 

电子器件的质量代表国家的工业水平,不是由一家科研单位就能够提解决,电子工业为了提升器件质量,努力奋斗了十多年、二十年。另一方面,哈军工创造了高质量的生产组装工艺,他们使用军工级器件,严格按照器件检测、筛选、组装、电路板检测、考验等一系列流程,确保了计算机的运行质量,每一个晶体管都有性能档案。这是民用单位注意不到,也没有条件做到的。1969年,邮电部在哈军工研制的长途电话计费计算机在北京电报大楼安装,能够连续运行。可没有让邮电研究院重视和总结,大约是与文革大批领导和科技人员下放、搬迁有关。 

邮电科研的愿望很美好 

70年代中期,上海电报局平均每日电报8万份,几乎有半数电报要在局内交换,使用的人工接近极限也难于承受汹涌澎湃日益增长的报文。邮电部电信总局决定,加快程控转报系统研制、建设。

19752月,邮电研究院,电信7所、9所,数据所、北京邮电学院、西安长途局、电信527厂(后为电信10所)启动自动转报会战。半年时间,会战领导小组召开了3次工作会议,要求把计算机主要的元部件如磁芯存储器、大容量磁盘存储器和固体组件的研究、生产以及计算机整机生产线促上去;为科研、教学、生产和运营培养技术队伍。提出三条原则: 

技术上有把握; 

时间上要有保证; 

机器出来要用得上。 

这些要求的愿望很美好,而技术储备欠缺甚远。因为计算机的器件种类繁多,四机部曾统计国内欠缺的电子类材料3000余种,组织全国几百、上千家大中小企业攻关生产。磁心存储器还涉及大功率半导体器件,更非邮电部的攻关任务。

为啥转报设备质量要求极高?每份电报都是国家和居民的大事,一份也不可丢失或变字!电报经常传送的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

1958924日,西安市委向陕西省委报送了拆除西安古城墙的报告。1025日,省人民委员会原则上同意拆除。古城墙危在旦夕,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陕西省文化局副局长武伯纶,陕西省文物工作者王翰章、贺梓城、范绍武、王世昌等5人,以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名义发电报请求国务院干预。1959年春夏之交,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看到来自西安的电报,认为他们的意见是正确的,保留保护西安古城墙意义重大,让办公室致电陕西省和西安市,要求立即停止拆除城墙。

居民的电报多是家人生病、去世速回,到达接站,问候灾情,特别是高考录取。

八十年代成都至西安的一份电报。急电字少,不急字多。这封电报恰好是不太紧急的,却是一种心意,也是不能丢失的。 

转报取流程,兵败失硬件。 

1977105日,迁移到山西侯马的电信7所开始ZB2型转报机的试验工作,以西安长途局为转报中心、联通北京、上海、天津、沈阳、郑州、武汉、广州、昆明、成都、太原、西宁、兰州,省内延安、宝鸡、渭南、汉中、咸阳等电信局的50波特电传电报的假报真作试验,试验10天,正确接转各类列号电报4.4万份,接转不列号电报9万份。1015日,再进行10天应急试验,进行真报并行处理(未投递用户),取得了转报业务自动化的全部流程和运行经验,从程控功能上替代人工作业已有把握。

1978年,电信7所在西安长途局进行ZB44机的中间试验,调通双机系统。从1979725日起进行了15个各地电信局派员参加的中间试验使用正常、非正常的各种方式考核。198012日开始24小时运行,正式承担15条电路的电报通信业务,每份电报转接时间3分钟左右,比人工降低10倍;变字率0.04%,比人工下降8倍;电传机凿孔纸条、纸页每月节省1532元,机房噪音明显下降。近一年的中间实验取得了丰富经验,应对大流量业务、线路中断等;排除了许多异常情况,都一一解决。 

19836月,转报研究室从山西侯马电信7所调整到西安电信10所。 

(长春邮电器材厂部分,调整到西安527厂,后为电信十所) 

西安的报话大楼 

1985419日,ZB80程控自动转报机在西安长途局割接投产使用,首批接入省内地市电信局;423日,第一条省际电路接入转报系统。12月,128/256路程控转报机通过质量检查,邮电研究院下发奖金2000元。

项目组全力以赴一二十年,转报机功能已经完美,而硬件受制国内水平总不稳定。又做了三型机,完全使用四机部的元件,整台机器连续运转也只有两三天,不能正式投产,系统无疾而终。转报机是要在全国普遍配置的设备,就是精挑细选器件,做出一台优质产品,也是无济于事。试图全面攻克电子器件难关,并非是邮电部的任务,也非邮电科研的能力所在,电信科研全力拼搏,而借力明显不足。 

微机巧助阵,轻装过福州。 

忽如一夜春风,微机带来变革,弥补了自制转报设备不稳定的短板。邮电研究院院长卢宗澄建议使用进口微机,十所停止自行研发转报机,也不再穿磁芯了。

1986年邮电十所与西安交通大学、福州市电信局共同研制BJC01型微机自动转报网设备,该设备是以 INTEL808616位微机为主体的多机系统,模块式结构,双机并行工作方式。系统具有再启动、抗干扰能力,处理能力强, 1987年获邮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676日,电信十所史则农等、福州市电信局、西安交大魏铭共同研制的BJCO1型微机128/256自动转报设备经过两年试验和运行,在福州试验局现场汇报,忙时收发报达每小时1.8万份,为国内首创。电信总局、邮电研究院等14个单位代表到会,肯定业务功能基本符合部572号文件要求。

转报系统在近似实际工作环境的两个模拟报房中,把经福州接转的来报旁路送到转报机,忙时处理电报18000/时,超过同类机型28%

715日,十所召集出差福州转报工程人员的家属座谈,转报研究室奋战两年终获破局。工程组出差福州长达半年,所长王大路感谢家属全力支持。716日,BJC01128/256微机转报系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6121日,央视、福州电视台报导,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我国第一部微机转报系统在福州通过验收,适用省会和中心城市的电报大型枢纽。

19876月,福州局BJC-01128微机转报系统通过邮电部鉴定,福州至省内51个县市转报进网。19898月,系统扩容至256路,最后16县入网,全省转报直达。每份电报从接受到投递全程平均需时缩短到2小时以内。  

当年未去福州电信局,许多名人都在三坊七巷邮局拍发过电报。  

1884年,在船政衙署设立了电报局。 

福州局BJC-01128微机转报系统 

系统先后在昆明、成都、南宁等地复制使用,忙时每小时可处理2万份电报,在减少人员2/3的情况下,提高效率4倍,3年即可收回全部工程投资130万元。19871988年全国安装8086微机128/256路转报机8套,改造9128256路程控转报机。

南宁局安装BJC01转报机后,电报留局时间仅23分钟,变字率大幅减少,准确率提高10倍,减员110人,占全员2/3,纸张每年节省7.6万元。

1995年之后,电信十所作为全国公众电报交换机系统的研制和生产、安装主要单位,在已经掌握成熟技术的基础上,针对中国民航和海军计算机转报的需求,完成了相应软件的开发,使他们的计算机通信水平也有了提高,产生了良好的效益。

(黑体字是电信十所生产的微机转报系统)

邮电部电信总局在省会一级程控自动转报网建成和我国第一套程控转报系统诞生十周年之际,对研制、协作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彰,以资鼓励。

受表彰的研制单位有邮电部第十研究所和参加协作的西安交通大学。

十所受表彰的个人有:史则农、仲伟衡、张敬周、甘维田、孟庆轩、徐洪、徐秀珍、崔长安、刘康、姜玲、蒋宝华。

[1]电信十所生产的转报机安装城市:64路,银川、拉萨;128路:福州、海口、西宁;256路,昆明、南宁、成都、天津、沈阳、乌鲁木齐、贵阳、福州、南京、石家庄、长沙、哈尔滨、太原; 

2023823日,作者访问电信十所

公众号《计算机六十年》文章选读:

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43周年纪念(https://mp.weixin.qq.com/s?

电报时代的公务通信和民间交往(https://mp.weixin.qq.com/s?

30年前对全国电报人的表彰(https://mp.weixin.qq.com/s?

1969:电报自动译报机(https://mp.weixin.qq.com/s?

从计算机转报到全国转报网络(https://mp.weixin.qq.co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