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世界一流园区基准为目标,加快中关村建设步伐

  • 长城战略咨询
  • 2006-07-17

    通过将中关村与硅谷、新竹、班加罗尔、剑桥、索菲亚•安蒂波里斯、大德、爱尔兰、以色列等园区的比较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归纳如下:中关村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科技园,增长速度处于世界一流园区领先水平,在产业结构、企业发展、研发模式等方面最接近硅谷;中关村人均指标还低于世界一流园区,还需要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健全风险投资机制、发展高端人才等。
一、经济规模
    各园区经济总量存在较大差别;中关村经济规模居第二位,增长迅速,但人均水平较低。
硅谷经济规模遥遥领先,销售收入在千亿美元以上;中关村与新竹同处于第二等级;剑桥、班加罗尔处于第三等级,销售收入低于100亿美元。
中关村销售收入居所比较园区的第二位,是台湾新竹的1.4倍、英国剑桥地区的5.6倍、印度班加罗尔的7.5倍。
    中关村经济增长速度在世界一流园区中处于领先地位。2001-2004年,中关村园区销售收入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3.4%,高于新竹、剑桥等园区,软件产业增速略低于爱尔兰,IT业增速高于以色列。
    中关村人均增加值远落后于其他园区。在硅谷、中关村、新竹、索菲亚四个园区中,硅谷人均增加值最高;中关村人均增加值水平最低,2004年为16900美元,仅是硅谷的5.2%。
?  部分园区出口比重高,部分园区以国内市场为主;中关村出口比重较低,以国内市场为主。
中关村产品出口比重低,以国内市场需求为主。近几年中关村出口额仅占销售收入的10%左右,软件业出口比重更低,仅3.8%。而爱尔兰软件和以色列IT业的收入主要来自国外市场,两者的出口比重都高达80%以上。
    中关村、班加罗尔、以色列都将美国作为主要出口市场。美国市场占30%以上。除美国市场外,中关村主要出口地区为日本和香港,而班加罗尔、以色列主要出口地区为欧洲。
二、产业发展
    世界一流园区产业选择存在产业多元化和专业化两种主要模式;与硅谷相似,中关村走的是技术和产业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部分园区产业选择领域宽泛,涉及多个产业领域,主要包括硅谷、剑桥、索菲亚、大德、中关村园区。
    部分园区主导产业非常突出,非常专注于某一产业发展,包括新竹、班加罗尔、爱尔兰、以色列等。
    世界一流园区占据全球产业价值高端环节,不断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中关村产业技术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有待进一步提升。
    硅谷、剑桥、索菲亚以研发和高端制造为主。硅谷以研发、设计和高技术服务为主,处于全球产业分工的高端环节,产业技术保持全球领先优势;剑桥以研发和小批量高价值生产为主,索菲亚主要从事创新和研发,两者在各自优势领域保持全球技术领先地位。
    新竹、班加罗尔、爱尔兰、以色列不断向高端价值环节发展。新竹、班加罗尔、爱尔兰、以色列走出了一条借全球化力量、从为跨国公司代工发展成为依靠提升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升级的道路。
    中关村主要从事研发、服务环节,以技术二次开发为主,产业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三、企业活力
    各园区企业发展数量和规模不尽相同;中关村企业数居第二位,与硅谷相似,中关村企业数量多,大中小企业并重。
    企业发展数量和规模不尽相同。硅谷企业总数和年增企业数最多,中关村其次,两者远高于其他园区。与硅谷相似,中关村园区大中小企业并重;新竹企业数量不多,但规模较大;而索菲亚、剑桥、爱尔兰等园区则以中小企业为主。
    中关村企业数目居第二位。2004年,中关村园区共有企业13957家,仅次于硅谷,是印度班加罗尔的9倍、法国索菲亚园区的11倍、英国剑桥地区的16倍,是新竹的36倍。
中关村年增企业数仅次于硅谷。近年来中关村每年新增企业数目逐年上升,2001-2004年中关村园区年新增企业数从1549增长到4269家。
四、技术创新
    世界一流园区重视技术创新,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中关村企业R&D投入不足,占销售收入比重较低。
    中关村企业R&D投入不足,占销售收入比重较低。在硅谷、新竹、中关村三个园区中,硅谷企业R&D投入总额和占销售收入比重都最高,2003年,硅谷企业研发投入超过了324亿美元,占其销售收入的比重在10%以上;新竹企业研发投入17.5亿美元,占销售收入的6.9%;中关村企业研发投入16.2亿美元,仅占销售收入比重的4.5%。
    中关村研发投入增长速度处于领先水平。2001-2004年中关村科技园企业研发投入平均增速达45.5%;2000-2003年新竹园区研发投入平均增速为13%。
    世界一流园区以专利为主的研发成果显著;中关村专利总数以及占全国比重低于美国硅谷,增速高于硅谷和新竹。
    硅谷专利总数高于中关村和新竹。2003年,硅谷专利数为8809件,新竹为3026件,中关村为2081件。
    中关村专利数占地区和全国比重还很低。2003年,硅谷专利占到全美专利总数的10%,占加州专利总数的45%;中关村专利数占全国和北京比重分别为1.7%、39%。
    中关村专利增长速度处于领先水平。2001-2004年中关村科技园专利数平均增速达34.8%,2004年增速为25.3%,高于新竹的2.5%和2003年硅谷的6%。
    中关村每千人专利数落后于其他园区。2004年中关村科技园每千人专利4.3件,低于硅谷和新竹;新竹每千人拥有专利数最高,是硅谷的将近4倍,是中关村的近7倍。
    世界一流园区研发模式不尽相同,但都建立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模式;与硅谷相似,中关村技术创新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
    各园区研发模式不尽相同。硅谷、中关村技术创新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剑桥和大德以基础研究为主;而新竹、班加罗尔、爱尔兰等以应用研究为主。
    大部分园区都建立产学研紧密合作的创新模式。硅谷地区企业和大学在创新体系中都发挥了很大作用;新竹的技术创新以科研院所为主;剑桥以大学为主;中关村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提升,产学研合作逐渐加强。
五、人力资源
    各园区从业人员数量相差较大;中关村从业人员数居第二位,增速最快,但从业人员层次还不高。
    各园区从业人员数量相差较大。硅谷从业人员最多,中关村其次,两者远远高于其他园区。
中关村从业人员数居第二位。2004年,中关村园区从业人员达55.7万人,是台湾新竹和印度班加罗尔的5倍、英国剑桥地区的18倍、法国索菲亚园区的21倍。
    中关村是从业人员增长最快的园区。最近3年中关村从业人员年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2004年年新增从业人员68000人;而近3年,硅谷、新竹、索菲亚、爱尔兰软件业和以色列IT业从业人员略微增长或出现负增长。
    中关村从业人员层次还有待提高。中关村和新竹园区从业人员中本科比重最高,分别是56.0%、36.1%;新竹的硕士比重为28.4%,而中关村仅为10.9%。
    世界一流园区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人才流动性不尽相同;中关村实用型人才开发和人才激励还有待加强。
    重视人才培养。园区周围一般都有多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为园区提供人才资源。
    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注重实用型人才的开发。例如印度培养了大量软件技术工人;剑桥培养了大量管理人才和创业科学家。
    重视人才引进,外来人才在园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硅谷华裔和印度裔创办的高技术创业企业占到23%;新竹回归人才创建的企业占40%;中关村留学生创办企业占园区企业总数的20 %左右。
    人才流动性不尽相同。硅谷是世界上“跳槽率”最高的地区,人才流动的比率是30%;而剑桥人员很少流动。
    注重人才激励。其中股票期权是最普遍的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激励措施。
六、风险投资
    世界一流园区建立了有利于风险投资发展的机制,风险投资成为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中关村风险投资刚起步,对企业早期投入不足。
    风险投资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2004年硅谷风险投资总额71亿美元;以色列14.7亿美元;相对来说中关村风险投资额还很小。
    风险投资重点支持企业发展早期阶段。硅谷、索菲亚等园区风险投资重点支持企业发展早期阶段,尤其是初创期,解决了中小企业创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台湾新竹风险投资一半左右支持企业扩展期,四分之一投资于企业早期阶段;中关村风险投资对企业早期阶段投入比重较低。
    在园区发展过程中,政府对风险投资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对园区风险投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建立了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机制,形成了有限合伙、可转换优先股等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主要制度安排以及有利于风险投资退出的机制。
七、文化、基础设施、中介组织和政府支持
    各园区文化内涵不尽相同,但都具有鼓励创新创业的文化特征;非常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大部分园区具有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等条件;拥有比较完整的中介组织体系,在园区的产业体系中扮演着关键的整合角色;通过优惠政策、政府采购、研发投入等多种方式,政府在世界一流园区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