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镍钴产业自主创新战略

  • 长城战略咨询
  • 2007-01-25

       未来5年,中国镍钴产业将进入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型期。中国镍钴产业将面临着全球资源重新分配、新兴市场争夺、产业梯度转移、先进技术开发应用等重大机会和挑战。中国市场正在经历哪些根本性变化,镍钴企业如何应对这些变化?这里我将谈谈长城战略咨询对中国镍钴产业发展战略几个关键性问题的看法。

       第一,中国制造业对基础工业品需求内涵发生本质变化,中国作为世界最重要的一个新兴市场,正在从“工厂需求”转向“公民需求”。
       中国进入80年代后,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大力发展制造业,迅速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被称作“世界工厂”。2004年中国GDP超过德国,在世界居于第4位。在2000年以前,中国制造业对基础工业品、需求尚处在“工厂需求”阶段。之所以说是“工厂需求”,是因为国内制造加工企业的生产订单主要来自国际市场,国内消费有限,国际市场需求决定了国内企业生产量,进而决定国内企业对基础工业品、原材料需求量。中国虽然进入全球产业链分工,但只是全球一个加工环节,对影响全球资源分配、要素价格形成的影响力尚不明显。

       进入2000年后,“中国因素”、“亚洲升水”等现象使世界逐渐发现中国制造的强大力量,中国制造业对基础工业品需求从“工厂需求”进入到“公民需求”阶段。所谓“公民需求”,意味着拉动国内制造业发展的力量来自国内居民的消费需要。体现中国经济一个转折性的变化的显著标志是2001年中国人均GDP首次超过1000美元。人均GDP1000美元这个数字相当于美国60年代初水平,相当于日本70年代水平,但却意味着中国进入工业化中期,制造业起飞阶段。通过20年在制造业加工的辛苦积累,中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购买力,人们有能力去消费手机、电脑、笔记本等电子产品,中产阶级正在积极筹划购买他们的第一套房子,第一辆汽车。这些实实在在来自国内居民的消费需求,自下而上地带动起中国对石油、钢铁、有色金属等基础资源性产品的旺盛需求。根据预测,中国将有望在2010年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届时中国市场成为世界庞大的消费市场。

      “工厂需求”是外生需求,“公民需求”是内生需求。当中国市场从“工厂需求”转向“公民需求”,意味着,中国市场内部形成自身需求为拉动力的循环体系,中国市场、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开始具有也必然需要具有市场主动权。

       第二,中国制造业将长期在资源性产品高价位,高波动和高风险环境下运行。
       中国制造进入高镍价时代有三个原因。首先,中国快速发展对稀缺原材料的旺盛需求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以超过10%的增长速度,关键的资源性产品依靠进口解决;中国对国际原材料市场依赖性加强。在有色金属行业,镍、钴的进口量大幅度提高,镍的进口依存度超过50%。世界最大的镍生产企业加拿大INCO公司在2000年初就把中国作为世界镍消费重要增长点。事实证明,近年来世界镍消费增长60%的贡献来自中国。

       其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西方国家利用世界资本市场、资源定价市场攫取全球分工的高端利益。“中国因素”近几年成为国际基金炒作的热点。对于石油及其衍生产品、各类有色金属等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资源性产品,各大国际金融机构成为期货市场价格主要决定力量。由于国际基金的推波助澜,LME镍价,铜价及其它有色金属一路推向历史高价位,并且在高价位上大幅波动。2005年的镍价和2000初相比,增长的1倍多。但是镍制成品的销售价格升值幅度有限,一些出口产品的价格不升反降。国际要素定价市场成为西方国家剥夺中国制造业利润的最冠冕堂皇的场所。

       其三,中国企业还没有学会应对国际价格波动,应对高价位时代的运营经验。国内有实力的大企业没有能够整合行业资源,中小企业联合力量不强,这些造成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基本没有议价能力。因此在很长时间内,我们国内企业需要学习如何应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还要付出很大代价。

       第三,关于中国镍钴产业自主创新问题。
       中国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目标是要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在全球市场的话语权。自主创新从根本上说是发展模式创新,也就是企业发展路径选择。长城战略咨询认为,对中国镍钴产业而言,自主创新的几条路径:

       第一种是技术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将技术升级,新技术开发和应用作为企业发展的引爆点,获得以技术为核心的竞争优势,这种模式是当前企业自主创新重要途径。镍钴产业是国家的“工业维生素”,世界新兴产业领域,包括汽车、电子、航空等行业的发展都依赖镍钴产业新材料的应用。因此,应该大力挖掘、开拓镍钴制品高端技术领域。在镍钴产业链上,镍粉、镍锂电池、超细钴粉等都是很有发展前途。过去20年,中国制造走的是“关键原材料进口-初级制品加工出口-高级制品及终端商品进口”的Z字型发展。今后10-20年,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镍钴企业应该敢于在全球竞争的高端,走出L型路线。

      第二种是管理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管理创新根本是提高企业运行水平,学会高水平的经营。中国有巨大的市场,有超强的生产能力,为什么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还是处在两头受困的被动局面呢?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企业还没有学会高水平运营,甚至没有看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管理运营的价值。企业自主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还有观念创新,管理创新。企业如何进行资源储备,如何与国际市场签订长单、大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期货市场进行保值,是否进行供应链整合,是否通过物流系统、营销系统外包来提升竞争力?这些运营层面迫切需要的问题,对我们很多长期以来重技术战略轻视市场战略,重生产研究战略轻视运营战略的企业都是巨大的挑战。

       对中国镍钴产业企业延续了计划体制下管理思路,制造业企业实际上是一个个工厂,而工厂的任务就是拿订单,生产,他们很少考虑自身在产业中的位置,有什么样的竞争力,未来发展前途是什么?这些企业在高价格,高风险时代是非常被动的,实力不够的中小企业只能停产、破产。中国镍钴产业中应该有一批不甘落后和淘汰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运营管理方式创新成长起来,对这些企业来说,首要的是要学会运作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学会运作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种环境。

       第三种发展路径是产业组织创新发展模式。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都是企业内部创新,而产业创新则从企业内部创新走向产业外部联合创新。这种创新,是进行产业链重组,包括整合和分解。产业发展的规律,我们可以总结为“整合整合再整合,分解分解在分解”,最终形成一个强大的产业群集。

       国外经济学家讲,中国GDP排到全世界第四位,但是中国并没有产生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大企业,这在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这是因为中国很多产业还没有在空间链和价值链上真正整合起来,没有一个大群体,没有完善的产业分工,就不会扶植和练就出大企业。过去我们的企业喜欢单打独斗,喜欢一支独秀,不善于和上下左右合作。镍钴产业要有大发展、大突破,特别是在当前面对产业资源制约、技术升级,更需要进行产业整合、产业联盟。不仅和国内制造业相关企业合作,和制造业服务业紧密结合,还要和国际企业对接,在全球环境下进行资源、技术、市场的广泛合作与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