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宗商品将步入运营时代

  • 长城战略咨询
  • 2011-08-26

      入世十年,是中国对外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十年,是中国借助大宗商品积极参与全球化的十年。当今,21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大宗商品市场成为全球经济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不断上涨的大宗商品价格也愈发受到关注。在入世的十年中,中国的大宗商品经营主体主要是贸易商和加工商,总体上呈现出数量多、层次低的特点;第二个十年,大宗商品步入运营时代,部分大型的大宗商品贸易商开始向运营商转变,呈现出体量大、综合性的特点。

      贸易商和运营商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是站在中国的立场看世界,只关注买和卖之间的差价,只是普通的进出口商,是被动的市场参与者,是比全球化水平低一级的企业;而运营商则是站在全球的立场看世界,关注不同区域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是在不同市场的落差之间创造商业价值的企业,是主动的市场参与者,也是全球化背景下高端的商业组织。

      入世十年,为了满足国内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中国企业在大宗商品原材料的进出口及加工制造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例如,中国钢铁产量占世界钢铁市场的50%,中国铜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0%;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PTA及塑料的生产国。可以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大宗商品的消费及生产中心。

      同时,中国企业积极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在大宗商品领域进一步向国际敞开市场,为一些资源类国家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机遇。巴西、澳大利亚等资源类国家向中国出口铁矿石、煤炭、铜和农产品等商品的数量逐年增大,其中,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铁矿石出口市场。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有力支持了这些资源类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

      当今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走向要把中国因素作为风向标,国内外分析师已经离不开对中国基本面的研究和判断。在巨大消费及需求能力的支撑和带动下,过去十年大宗商品的价格也是轮番上涨,其中美原油增长了236%,综合铜增长了454%,综合镍增长了279%,现货黄金增长了426%,美棉花增长了134%。目前一些有色金属、农产品、能源的商品价格基本处于高位运行状态,且还有较大的上涨空间,世界已经迎来了资源为王的时代。

      然而,中国在大宗商品领域话语权并没有因如此庞大的市场而改变,而是单纯中国一买就涨价,中国一卖就降价的表象。由于国内许多贸易商和加工商都是中小企业,处于产业链的最底端,缺乏议价能力,只能作为大宗商品价格的接受者。除原油以外,其他的有色金属、农产品等领域的大宗商品市场集中度较低,面对国外巨型跨国公司,难以在谈判桌上和对方平起平坐。

      一些中国需要的战略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已被国外各个行业的巨头所垄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铁矿石、石油、煤炭及大豆。其中,铁矿石的供给及定价权却完全掌控在必和必拓、力拓以及淡水河谷手中。丧失了铁矿石的价格话语权,使我国钢企承担了更大的市场风险,仅因价格波动每年我国钢铁行业的损失就多达逾600亿美元;煤炭主要受到诸如必和必拓、斯特拉达和嘉能可等公司的控制;整个大豆的产业链和价值链都控制在以世界四大粮商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代表的跨国公司手中,他们决定着世界大豆市场的价格走向。

      国际上一些大型的大宗商品运营商在近几年迅速发展壮大,例如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运营商嘉能可,涉足全球的金属及矿产、能源产品和农产品,其2010年营业额达到1450亿美元,总资产达800亿美元,今年刚刚在香港和伦敦两地上市,可共集资100亿美元。并且该公司拥有庞大的物流和金融服务体系,旗下石油部门的货轮数目,比英国皇家海军的船队数目还要多。还有著名的运营商来宝集团,作为亚洲业务最多元化的大宗商品运营公司,来宝负责运输的货物占全世界每年集装箱货运量的近50%。该公司通过金融与物流服务,将主要工业和农业原材料的出产地与分销地结合起来。同时,来宝凭借自身在大宗商品领域的多年的运营经验,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大宗商品中介人之一,在全球农产品、工业品和能源产品供应链等诸多领域处于市场领先地位,享有独特的市场位置。来宝通过在42个国家的70多个分支机构所组成的运营系统服务全球3500多家客户。

      国内在大宗商品领域比较有影响力的,有石油行业的代表中石化、中石油,重有色行业的五矿、江铜、中铝;贵金属行业的中国黄金、山东黄金、紫金矿业;稀土行业的包钢稀土、广晟有色、江铜等;电镀镍行业的宁波神化等。但是国内这些企业从本质上来说大多数属于大宗商品的贸易商和深加工商,部分企业也只能算得上大宗商品高科技企业。虽然这些企业规模做得十分庞大,但缺乏物流和金融服务使其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宗商品运营商。

      通过以上几个大型的大宗商品运营商的分析,可以发现要想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宗商品运营商,需要具备几个条件:一要做大规模,成为行业中的领导者;二要尽量覆盖上下游产业链;三要具备高效的物流体系;四要能够充分借助优质的金融服务。虽然在过去十年,中国为了更好的为经济发展提供商品资源保障,进一步提升大宗商品的影响力,在国内大宗商品领域做了几件大事:例如增加期货交易品种,如铅锌、黄金、白银、焦炭、PTA、早籼稻等等;国内一部分重点冶炼厂、消费商成长为全球前列的生产商或消费商,如江铜、中铝;国内还产生了一批行业信息服务机构,比如上海钢联、易贸,但是很多方面仍有待提升,其中重点扶持对象是企业。

      要想在能源、有色金属、农产品等领域培育出一批大宗商品运营商,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这离不开产业政策支持、高级人才培养、建立市场交易中心以及完善配套服务机制等四个方面。

      产业政策扶持。从宏观层面来看,政府要继续深入地进行区域布局的引导,提高产业集中度,开展资源整合。在有色、煤炭等领域,国家积极扶持一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一批资源企业。“十二五”期间,国家在有色行业将鼓励发展下游深加工技术,控制中游冶炼产能扩张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行业集中度和话语权。预计,到2015年,20万吨以上企业的铜、铝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分别达到90%、95%,3至5家有色金属企业进入世界500强,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以上。在煤炭领域,国家将继续推进煤炭行业整改,淘汰小煤矿和落后产能,加强资源整合,重点扶持神华能源等为代表的综合性的大型资源企业,提高行业集中度,保证国家能源需求。此外,国家也开始严厉整顿国内稀土行业,不仅在稀土重心江西赣州设立了国家首批11个稀土国家规划矿区,而且在产能产量、进出口配额、准入门槛、技术要求等各个方面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希望借此重新定位中国在稀土产业链中的地位,重点扶持包钢稀土、江铜、广晟有色等几家大型企业,提高中国在世界市场中的话语权,使中国由稀土大国变成稀土强国。

      人才引进和培养。入世十年,中国在大宗商品硬件支持方面发展很快,贸易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港口城市的建设,但是在软实力方面仍然有待提高。东航、国航原油保值巨亏、深南电保值巨亏、国储铜事件都表明国内在人才和体制比较弱,所以在参与大宗商品市场竞争中不断败下阵来。虽然国内有一批行业分析师,但是人数太少,层次太低,缺乏国际影响力。国内需要培养一些顶级分析师,让他们在大宗商品市场领域中发挥影响力,说出中国的声音,因为我们更了解中国实际的商品市场。人才都有集聚效应,美国优秀的分析师和研究员集中在华尔街,英国集中在伦敦,我国的大宗商品人才圈子建议集中在香港、上海和北京。

      建立市场和交易中心。我国在大宗商品产业链(如原料开采、制造、物流、仓储等环节)的布局越来越专业化,一些产业在区域空间上的集聚效应十分明显,例如中国的温州鞋城、义乌小商品城、寿光蔬菜等,都是全球最大的产业集聚地;广西糖业、天津有色金属、青岛橡胶、大连煤炭等都成立了交易中心。大宗商品产业链的扩张和专业化,也促进中国一些具备先天条件的港口逐渐发展成为大宗商品现货中心,例如宁波舟山港、秦皇岛港、曹妃甸等。此外,包钢稀土在内蒙筹建稀土交易中心已经获批,这标志着中国已经开始在稀土领域依靠交易市场重塑行业产业链,谋求行业领导地位。今后国内的大宗商品市场和交易中心要融入到世界平台,吸引全球投资者的参与。

      完善配套服务机制。目前在原油交易中,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是定价基准;在有色金属交易中,英国伦敦金属交易市场(LME)是定价基准;在农产品贸易中,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是定价基准。这些市场的定价权的形成并不仅仅因为有交易所,而是与商品交易相匹配的完善的现货交割功能、金融服务和物流服务功能。大宗商品市场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有效支持,金融机构急切需要改革创新,降低企业资金成本,改变单一的盈利模式,不仅依靠输出原生金融产品和衍生金融产品谋利,还可以发展全球化的交易市场。在全球金融行业中,针对大宗商品这一块的金融服务一直是世界上主要银行竞争最激烈的细分市场。现在,国外针对大宗商品的一系列的金融衍生服务已经非常成熟和发达。他们能够为客户提供从采购付款、海上运输的贸易融资再到中国保税区的仓储融资一条龙服务。而这些银行的客户只要在需要现货的时候把货款汇给这些银行,他们就能够从保税区直接拿到货源。这意味着他们运营资金周转速度是飞快的,这对于大宗商品的运营商来说至关重要。而国内银行由于不能参与期货交易,在大宗商品的质押融资这一块基本上还处于非常原始的阶段。

      从长远来看,未来十年是大宗商品唱主角的十年,并且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全球大宗商品将进入运营时代,在各个领域也将会伴随产生各种专业的运营商。这些运营商站在全球化的高度并且具备全球化的思维,具备在某个商品上主动的在全球范围内调配、配置资源的能力,并且能对价格形成机制产生关键的影响。

      可以说,入世十年,大宗商品领域的中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中的角色正在经历着一次深刻的变革,由“贸易商”转型为“运营商”。对企业来说,谁掌握了大宗商品的定价权,谁就掌握了该领域产业链的利润分配。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能够产生像嘉能可这样的大宗商品运营商,真正有能力调配世界资源,更好的为经济全球化服务。

——本文已发表于《中国经贸》2011年8月号“行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