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高新园需要一个循环经济服务平台

  • 长城战略咨询
  • 2015-08-07

      2014年7月,光明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被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授予“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称号,为新区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开启了新篇章。随着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快速成长和大量规模以上企业的引入,客观上需要一个全新的网络平台,可以满足信息公开、资源共享、社会监督、企业合作等方面需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区应高标准建设循环经济信息化服务平台,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动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为吸引更多创业者到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新创业,新区应把高新园区建成一个现代化的创新创业生态园区,更多关注高成长型的中小企业,形成支持这些企业发展的政策链条。

      建立“绿色指数”评价体系

      记者:对于光明新区发展循环经济,您如何看待?

      孔伟强:光明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能够成为广东省首批、深圳市惟一一家获得“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的园区,应该说是国家对新区乃至深圳践行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高度认可,也证明光明新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阶段成效。作为国家级的示范试点园区,光明高新区立足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以创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为抓手,积极构建光明高新区高新软优现代产业体系,探索性地采用资源产出、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废物排放以及特色指标共5大类指标对循环化改造项目进行效果评估,这意味着“绿色产业新城”的绿色指数第一次有了评价体系,这种探索非常有价值。

      将循环经济服务平台打造为“七合一”平台

      记者:为了建设好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新区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孔伟强:随着光明高新园区的快速成长和大量规模以上企业的引入,客观上需要一个全新的网络平台,它可以满足信息公开、资源共享、社会监督、企业合作等多方面需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光明高新区应高标准建设循环经济信息化服务平台,推动园区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规划建设循环经济网络平台。光明新区管委会要将循环经济服务平台打造为一个集宣传平台、信息平台、交换平台、交易平台、融资平台、监测平台和碳排放报送平台于一体的“七合一”平台;充分发挥跨国公司的资源优势,借鉴国际先进互联网交易所系统的运营经验,重点打造循环经济产品和技术交易功能,包括在线展示厅功能、交易和结算功能、诚信和调研功能等;密切与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和投资基金的合作,重点打造平台融资功能,在国内率先推出循环经济融资和投资在线业务,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方案解决循环经济研发企业融资问题。

      其次,要规划建设高新区智慧园区咨询服务平台。这个平台可以增强园区促进企业创新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园区内部的政务管理能力及园区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对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成现代化创新创业生态园区

      记者:2015年光明新区出台《关于推进落实创新创业生态园区建设工作方案》,加强创新创业生态园区建设。对于新区加强创新创业生态园区建设,您是如何评价的?

      孔伟强:这个方案贯彻落实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体现了光明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构建本地区创新体系,创新政府管理理念,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新区创新创业生态,促进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新区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记者:为进一步发挥光明新区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探索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示范作用,以光明新区管理委员会与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契机,加强创新创业生态园区建设。根据合作方案,合作的目标有哪些?

      孔伟强:新区与长城战略研究所将在产业发展、创新创业体系、瞪羚企业、国际化、园区专业化团队建设等五个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全面加快创新创业体系建设,共同推动光明新区经济发展。

      合作的总体目标:努力将光明新区打造成深圳新时期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引擎,实现创新驱动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域,抢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并逐步把光明高新园区和三大基地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创新创业生态园区。

      具体而言,2015年主要目标:一是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和沟通机制,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落实;二是结合光明新区自身基础和优势,梳理优势产业和主导主攻方向,促进新兴产业做大规模,进一步增强本土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形成创新型产业集群;三是通过共同完成项目研究,开展培训讲座,全面提高新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管理服务团队。

      解决好基础设施不足问题

      记者:根据您及您的团队在新区调查,您认为目前新区的在创建创新创业生态园区方面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

      孔伟强:根据调研,我们认为新区在创建创新创业生态园区方面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同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具体而言:首先,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1、生活配套的问题。例如,在一些工业园区,企业员工下班后,吃喝玩乐等方面都很不方便。2、交通问题。很多企业之前在原特区内发展,搬到新区后,目前还没有通地铁,员工出行不便。

      形成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链

      记者:光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经验将来如果可以复制,您认为新区要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促进企业发展?

      孔伟强:要按照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创新发展规律,多措并举,形成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链条。

      在创业方面,要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发挥政策的引导效应,创新机制、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的积极性,着力打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降低创业成本,吸引更多的创业者来新区创新创业,为新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中小企业方面,新区要更多关注高成长型的中小企业的发展。要聚焦一批“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瞪羚企业,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企业的持续快速成长。

      在大企业方面,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本、渠道、技术、人才优势,在产业链上下游或者跨界整合资源,投资孵化、参股控股、并购整合一批企业,形成自己的生态圈,探索平台化发展道路,不断寻找支撑企业成长的新的更大的增长点。

——本文发表于2015年7月10日《宝安日报》“光明·必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