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文化是创业者的文化

  • 长城战略咨询
  • 2015-10-09

      中关村文化不是院所文化,也不是大学文化,更不是居民文化。最能体现中关村文化的,以前是企业文化,现在是创业者文化微信资讯。

      从80年代以来,一直是跨国公司在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微信资讯。但近几年,大国企、跨国公司都已经落伍了,不能引领产业了。现在的产业引领者是瞪羚,是创业者。中关村的知名度因创业而彰显。创业文化代表中关村最先进的文化,是支撑中关村三十年持续创新、活力无尽的文化。

      中关村是中国知识分子解决“义利”问题最好的实践平台,这就是跳出纯学理之争,在市场经济中实现了“创业有其股、创业者控其股”这个“利”,同时达成了改变世界梦想这个“义”。中关村新一代创业者很好地解决了“义利”问题,不再陷于儒家“耻于谈利”这种千年以来“义利”之争的陷阱。20世纪初,世界著名社会学大师马克斯?韦伯在《儒教与道教》一书中指出:重义轻利的儒家文化不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而在当下,中国知识分子仍然没有把这个问题解决得很好,但中关村几代创业者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特别是新一代创业者实现了创业者有其股,创业团队也采用合伙制,创业之初还具有改变世界的梦想。

      但是,现在只要创业与大学院所有技术关系和产权关系,或者是人员隶属关系,这种“义利”问题仍然是一个深层次的制约因素。第一代创业者“难有其股”的困境,证明了“所有制之结”是中关村实行自主创新示范的一个制约因素。而现在这个问题仍然存在,中关村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已成为新的“象牙塔”,很多科技人员已经不屑于下海创业。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和改革开放后出现的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分不开的。本来国有资产管理的核心是国有企业,但现在这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路却延伸到大学和科研院所,延伸到科研经费,这一步步捆住了科研人员的手脚。这种现象说明在产权改革上的停滞,背后的阴影有着传统“义利”观的影响。我认为在科研群体中,特别是在政府管理层面改变传统“义利”观看来还是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中关村文化是“五·四”科学与民主精神在当代最好的体现,这种体现更多地将科学民主与市场经济高度凝聚。在中关村创业之初就提出“四自”原则——自筹资金、自由组合、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这“四自”是科学与民主的最好体现。而中关村的政府管理机构(中关村管委会),在成立之初即确立了以企业家为主、政府的职责是服务于企业的宗旨。这是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在政务改革中实现的一次突破。

      中关村文化发展的过程是继承传统文化、开拓时代新貌、寻找自身特点的过程。在探索中,中关村人形成了对科学、民主更深的认识,并结合科学、民主,用实践理性来探索市场经济。中关村成为中国最理性的探索市场经济的地区,中关村文化也是科学、民主、市场经济在一个地区的高度凝结。

      创业创新是中关村文化在新经济时代最重要的体现。研发搞得再好也不一定能出现创新,有创业才有创新。这是中关村30年的核心经验。对于现在的中关村来说,“容忍失败”只能作为鼓励创新的底线,更加需要的是能够“宽容异端”,宽容和自己不一致的观点,这是颠覆式创新给中关村提出的新课题。中关村这一轮创业更多的体现是颠覆式创新和改变世界的梦想。硅谷创新的本质,在于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中关村在这一点上虽然与硅谷还有差距,但已经越来越接近。

      归结起来,中关村文化就是这十六个字:科学民主、创业创新、宽容失败、跨界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