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创时代如何打造世界一流园区

  • 长城战略咨询
  • 2015-09-11

      这是一个众创的时代,从创业开始,一切创新都是开放的:产业是产业生态,研发是开放式创新,创业需要众创空间。

      这是一个众包的时代,几十年前,企业开始讲研发外包;现在,中国的很多企业还没有做到研发外包,研发外包就又过时了。什么是研发众包?就是把一个研发课题放到网上去悬赏,让全世界的科学家和研发人员来解答。现在全世界已经有了很多研发众包平台,中国的研发众包也在起步。研发众包意义很大:研发更开放、研发工作更加全球化。

      在众创众包背景下思考,中国的科技园区在“十三五”时期该如何发展?尤其是如何打造世界一流园区。我认为主要应该考虑三个问题:第一、如何实现爆发式成长,第二、产业如何实现原创,第三、高新区如何迎接“一带一路”的机遇。

一、如何实现爆发式成长

      “十三五”期间,高新区将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生态。什么是创新创业生态?只有实现爆发式成长才能称得起创新创业生态。中国高新区,特别是一流园区,已经具备了出现爆发式成长的基础,并且已经有很多爆发式成长的案例,比如小米的智能手机、阿里巴巴的电商、腾讯微博。小米是典型的以粉丝为主驱动起来的经济。我去硅谷的时候,有人问我苹果和小米哪个更强。我说:它们有很大的不同,苹果是乔布斯的苹果,小米是粉丝的小米,从这个意义上讲,小米带来的是商业模式的原创。所以不光是中国各高新区要学,硅谷要学,其他国家也要学。

      高新区在“十三五”期间的核心理念是打造创新创业生态,主要的任务有三个:一是新兴产业引领,二是打造众创空间,三是抓瞪羚。新兴产业引领将在第二部分专门论述。下面主要谈谈众创空间建设和如何抓瞪羚。

      要打造好众创空间,必须先搞清楚它和创新创业生态的关系:

      第一,众创空间是实现创业多样化和创业服务多样化的载体。现在很多人还不理解什么是众创空间,觉得可能就是孵化器的新说法。其实不是。众创空间是新时代的新做法,它和孵化器最大的不同是开放,众创空间里发生的是开放式创新。在众创空间里发生的就是开放环境下创业的多样性和创业服务的多样性。这种开放性体现非中心特点和民营化特点。只有非中心才能真正实现创新创业生态。第二,众创空间和创新创业生态更重要的体现在核心要素的变化。如果说产业集群的核心要素是风险投资,那么众创空间的核心要素就是想法,就是来自创业者的颠覆式想法。第三,众创空间的创新创业生态更多地体现在创业试错,即多技术方向的创业试错。这是和过去计划经济最大的区别。众创空间的主要任务是打磨创业想法,创业者有了新的产业方向以后,会出现多种技术方向在众创空间中进行实验的现象,技术应用的成败直接决定创业的成败,即生态系统中的适者生存。作为生态,最重要的体现就是有生有死,甚至死亡率非常高。因此众创空间的失败率必然非常高。

      爆发式成长作为一个概念,很难观察也没有直接的抓手。因此,高新区在抓经济工作中,要以瞪羚为重要抓手,抓瞪羚就是抓爆发式成长。中国的一流高新区这些年持续在抓瞪羚工作。瞪羚是高新区产业增长的重要体现,企业创业后,大部分在死亡谷里衰亡,只有一小部分能够跳出死亡谷,进入快速成长期,这些企业就是高新区的主要增长点。

      作为高新区,要实现爆发式成长,更需要再制度上有所创新,这种创新的核心方向就是创新政策前置。什么是前置?原来的创新政策重点在研发,现在的创新政策重点在创业,这就是前置。这在全世界都是最新的,不仅中国,美国也在研究。因为现在全世界的研发资源非常丰富,创业者要做的往往不仅仅是新的研发,还有整合已有的研发成果。各级政府如果遇到了新的问题需要解决,除了布置研发课题之外,还应该尝试让创业者来出解决方案。中国发展出“众创空间”是比较超前的。现在要创建一种在制度上走在最前面的科技园区,各高新区都应该重视和探索科技政策前置。现在众创空间如火如荼,说明中国在搞活力经济,下一步的中国改革应该用创业作试金石。如果一项改革政策是抑制创业的,那么这一政策一定是非改革的,如果有利于创业,那才是真正的改革政策。

二、产业如何实现原创

      打造创新创业生态需要新兴产业引领,这也是高新区“十三五”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下一步中国的高新区要参与和培育全球最具原创的、最富有想象力的新兴产业,要用新产业和新业态引领爆发式成长。只有在原创产业上实现突破,高新区“十三五”才能实现爆发式成长。自从出现“互联网+”以后,中国就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实现产业原创的机会。

      近几年,中国的产业政策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业态创新”和“新业态”这些新概念,今年这种提法进一步深化,提出了“互联网+”,这也是业态创新和新业态的最新领域,因为“互联网+”一定是新业态、一定是新产业、一定是原创产业。“互联网+”意味着重新来配置、重新来思考产业,某种意义是全产业链的创新,涉及到过去的全部产业。所以高新区要做“互联网+”,不能像过去做高技术产业规划、新兴产业规划那样,什么都做。各个高新区都要在“互联网+”领域找到自己的突破点,而这些突破点在各个高新区都是不一样。中国的一流园区应该在“互联网+”领域率先做出一些探索。

      最近我听说很多高新区成立了“互联网+”办公室,这件事做得很好,中国高新区确实需要以这样的力度来抓“互联网+”,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出现了全新的产业。“实现产业原创”是从“十一五”的时候,从探索一流高新区的时候就提出的梦想,但那时还没有明确的方向;现在不但出现了原创,出现爆发式成长,而且出现“互联网+”新的引领。中国的各个高新区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在“互联网+”领域找到自己的突破点,着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世界领先的“互联网+”原创产业。

三、高新区如何迎接“一带一路”的机遇

      从区域布局方面来看,今天的中国科技园区也面临着一个难得的机遇,那就是“一带一路”。要说清楚中国科技园区如何在“一带一路”上布局,还要从硅谷的经验说起。

      硅谷的空间规律有两个,一是高端链接,二是全球辐射。在高端链接方面,硅谷的模式是利用全世界的研发资源在硅谷做产业化,其高端链接的地区是波士顿、以色列、伦敦、巴黎等。而在全球辐射方面,硅谷的模式是将其培育出的产业辐射到全球各个有能力的科技园区,新竹的IC制造、班加罗尔的软件外包、中关村的移动互联网,都是硅谷全球辐射的成果。

      现在我国科技园区越来越重视高端链接,和硅谷、以色列、欧洲都做了比较多的高端链接,也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但是,对于科技园区而言,只做高端链接是不够的,还要做全球辐射。中关村之所以能做大,就在于一边和硅谷做高端连接,一边对中国各高新区进行辐射。中国做了52个国家级高新区,每一个都有很多中关村企业的分公司,这些分公司从1个亿到5个亿再到10个亿,中关村的规模就上来了。

      现在我们国家的高新区发展速度非常快,也有了很多高端链接和空间辐射的经验,而“一带一路”又为中国的高新区做全球空间辐射提供了全新的机会。中国高新区要打造世界一流园区,就一定要在“一带一路”上做空间辐射。“一带一路”上各国都在建高新区,我们的高新区应该和这些有条件的高新区进行深入合作,去建孵化器,去搞跨区域创业,去建研发中心、分公司、销售网络,把中国高新区的更多资源和未来发展放在“一带一路”上。中国高新区在“一带一路”进行战略合作,打造合作园区,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但是,仅仅扩大中国高新区的影响范围,这还不够。全球辐射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产业原创式辐射,即硅谷的模式;第二种是空间扩张式辐射,如中关村在中国的空间辐射。现在中国的一流园区也应该探索产业原创式的辐射。以中关村为例,现在原创的空间越来越多,中关村应该在京津冀做三到四个产业原创式的辐射,进行产业深度合作。

      面对“一带一路”这样的重大机遇,中国的一流高新区都应该有所作为,火炬中心也应该支持这方面的努力。但现在的问题是,很多有高新区重视高端链接,不重视全球辐射。殊不知,只有全球辐射才能将高新区规模做大,只有做好全球辐射,高新区才能真正成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总结一句话:在众创众包的时代背景下,创办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要用最新的模式去做最新的产业,探索最新的制度。

——本文发表于2015年第8期《高科技与产业化》封面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