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发言 | 王杨宗:《归来》的科学史价值

  • 长城战略咨询
  • 2023-08-12

王扬宗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各位前辈,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参加这个发布会,此时此刻也更加怀念王德禄先生。他带领的团队,10年前整理了《1950年代归国留美国科学家访谈录》出版,10年后的今天,他主编的《归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北美归国留学生名录》问世发布。这两部书都是中国现代科技史的重要成果。

       大家知道,中国现代科学家与留学生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中国第一二代科学精英,甚至可以说至今中国科学界的很多学术带头人大都来自于留学生。这是由于中国本土无法培养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现象长期存在,一定程度上至今还在延续着。

       中国第一代科学家以出生于1890年代的1890后为主。由于在五四运动之前,也就是他们的求学时期我国还没有名副其实的大学,国内大学还只能提供大学预科程度的教育,因此要成为合格的科学家就只能出国留学深造。如果要获得博士学位,往往需要经过5-8年左右的留学学习。他们回国后,也就是五四前后,国内大学才逐步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学。特别是20年代末北伐成功国民政府建立,一批国立大学建立,这些留学生进入以国立大学为代表的新建大学和新创建的国立中研院等科研机构开展教学科研,我国第一代科学家才真正登上历史的舞台。他们是我国现代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他们的贡献,主要在于能够在中国开展合格的本科程度的高等教育,并在中国本土开始开展科研工作。

       《名录》主要涵盖的是第二代科学家,也有少量的第三代科学家。他们以1910年代出生的人为主,下延至一部分20年代早期出生的人。他们中有的人,像华罗庚钱学森等少数人已经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更多的人则获得博士学位不久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或相当程度的训练后归国。

       比较一下第一二代科学家在中国现代科技史上的轨迹可知,第二代科学家大都在国内上大学,完成了大学本科训练。第一代科学家是第二代科学家的老师。他们有师生关系,但他们有没有学术上的传承关系呢?一般来说其实没有。因为第二代科学家的高级学术训练仍然需要出国留学。第一代科学家主要成名于抗战前,他们资历老,名气很大。第二代在四五十年代归国,他们投身于新中国科技事业之中,对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第一代科学家由于条件所限,回国后做研究的并不多,或者研究水平并不高。随着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建立和发展,第二三代科学家有了用武之地,他们是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主要奠基人。

       留美学生在中国近现代留学生中人数最多,他们对中国现代科技发展的贡献最大。因此,他们的学习研究经历和他们对中国科学技术的贡献,是中国现代科技史研究的重要内容。

       《名录》整理他们的留学信息,为我们对他们开展多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近年随着中国科协组织的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的实施,推动了中国现代科学家研究的热潮到来,也为中国科学家研究取得突破创造了条件。《名录》与个人传记相辅相成,都是研究的重要资料。我认为《名录》是袁同礼的留学生博士论文目录问世六十多年来,与袁同礼目录同样具有高度史料价值的一项重要成果。当然,名录提供了更丰富更可靠的信息,比如,很多信息都与当事者的后人进行过核实,这就是一项非常繁难的工作。因此,《名录》必将在中国现代科技史研究中发挥日益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名录》追寻这些归国科学家在回国后的轨迹,就有助于我们理解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突破和,成就与挫折。

       谢谢!